可知道
基本解釋
亦省作“ 可知 ”。1.難怪。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三折:“那 王仲宣 別也不別,竟自去了,有這般傲慢的!可知道 荊王 不肯用他。”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四折:“元來如此,可知 韋皋 他前日見面生情也。”《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卻是 樂和 舅,可知尊顏和姆姆一般模樣。”
(2).猶當然。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不知前世今生甚的緣法,相會在花枝下,可知道 劉郎 喜殺,又值我 玉真 未嫁。” 元 鄭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你便道:‘ 李順 ,你要饒么?’他道:‘可知要饒哩。’”《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若是我嫁得一個似這般子弟,可知好哩。”
(3).須知。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一折:“一壁廂磣可可停著老子,一壁廂眼睜睜送了孩兒。可知道福無重受日,禍有并來時。”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二折:“老人家不曉事,耳根邊只管聒絮,可知我染病哩。”
成語(Idiom):可知道
發音(Pronunciation):kě zhī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事物的情況或信息可以被了解、得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知道是一個表示事物情況或信息可以被了解的成語。它強調了事物的可知性和透明度,表示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事物的真相或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知道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的情況或信息可以被了解到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正面描述某個事物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也可以用于負面描述某個事物的秘密和隱藏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知道這個成語起源于宋代的《曲禮》:“禮有所可知者,有所不可知者。”它強調了在禮儀中有些事情可以被了解,而有些事情則不可被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可知道是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可”表示可以,可以被;“知”表示知道;“道”表示了解、傳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已經被廣泛傳播,大家都可知道了。
2. 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總有一天會被人們可知道的。
3. 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直是個謎,沒有人可知道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可知道”與“可以知道的道路”聯想起來,表示事物的信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被了解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大可不必”、“不可思議”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的答案我可知道!
2. 初中生:這個秘密我可知道已經很久了。
3. 高中生:這個事件的真相終于被大家可知道了。
4. 大學生:經過調查,我們終于可知道了這個公司的內幕。
5. 成年人:這個消息已經被媒體廣泛報道,大家都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