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zǐ zhī máo ,gōng zǐ zhī dùn ㄧˇ ㄗㄧˇ ㄓㄧ ㄇㄠˊ ,ㄍㄨㄙ ㄗㄧˇ ㄓㄧ ㄉㄨㄣ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Turn sb's battery against himself;Fight sb.with his own weapon] 用你自己的矛來刺你自己的盾。比喻用對方的論點來駁斥對方
詞語解釋
yǐ zǐ zhī máo ,gōng zǐ zhī dùn ㄧˇ ㄗㄧˇ ㄓㄧ ㄇㄠˊ ,ㄍㄨㄙ ㄗㄧˇ ㄓㄧ ㄉㄨㄣ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通“ 盾 ”)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對方的言論、方法或缺點來反駁或攻擊對方。 廖仲愷 《中國人民和領土在新國家建設上的關系》:“所以他在別個方面,用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對于 馬羅達斯 所引各處的憑據,從實例上駁他一頓。” 魯迅 《準風月談·反芻》:“他們是在嘲笑那些反對《文選》的人們自己卻曾做古文,看古書。這真利害。大約就是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罷--對不起,‘古書’又來了!” 魯迅 《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語(Idiom):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發音(Pronunciation):yǐ zǐ zhī máo, gōng zǐ zhī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對方的武器攻擊自己的防御措施,形容對手用自己的方法來應對自己的攻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其中的“子”指的是自己, “矛”指的是武器, “盾”指的是防御工具。成語的意思是指用對方的武器攻擊自己的防御,以期達到出其不意、制勝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在辯論、競爭或戰爭中,對手利用對方的弱點或防御來攻擊對方,以獲得勝利的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中提到了這個成語。孟子告訴梁惠王,如果一個人拿著矛攻擊別人的盾,這個人就無法攻擊到對方,因為盾可以擋住矛。孟子通過這個比喻告訴梁惠王,如果他的政策和行動與他的目標相矛盾,那么他就無法取得成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 + 子 + 之 + 矛,攻 + 子 + 之 + 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巧妙地運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
2. 在商業競爭中,有些公司會利用競爭對手的弱點來攻擊他們的防御,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與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情景聯系起來,想象孟子用這個成語來告訴梁惠王如何在政治上取得勝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的其他思想和哲學理論,以更好地理解他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的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足球比賽中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從對手手中奪得了球。
2. 初中生:在辯論賽中,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成功擊敗了對手。
3. 高中生:在政治演講中,她巧妙地運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戰略,贏得了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