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槁
基本解釋
立即死亡。《韓詩外傳》卷一:“ 鮑焦 曰:‘於戯!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愧而輕死。’於是棄其蔬,而立槁於 洛水 之上。”
成語(Idiom):立槁
發音(Pronunciation):lì g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枯槁、死亡、衰敗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槁是由“立”和“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立指直立、站立,槁指枯萎、枯槁。立槁的意思是指事物失去生機,變得枯槁、死亡、衰敗的狀態。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衰老、衰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槁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事物、人的衰敗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植物因干旱而枯萎,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因年老而衰弱。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逐漸失去活力、衰敗的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立槁的故事起源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它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常用成語。在古代,人們觀察自然現象,發現植物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會逐漸失去生機,枯萎死亡。因此,人們用“立槁”來形容事物枯槁、死亡、衰敗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經過多年的干旱,已經完全立槁了。
2. 這個企業經營不善,已經立槁了。
3. 他年紀大了,身體也開始立槁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立槁。可以想象一棵植物因為長時間沒有水,逐漸失去生機,最終枯萎死亡的情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立槁相關的成語,如“立錐之地”、“立地成佛”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更好地理解立槁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花朵因為缺水而立槁了。
2. 初中生:這個地方的經濟已經立槁了。
3. 高中生:他們的關系已經立槁了,再也無法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