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臺
基本解釋
舊時高門大戶前供上下馬的石臺。《西游記》第十八回:“二位長老,你且在馬臺上略坐坐,等我進去報主人知道。”《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一面牽出大白馬來,搭上替子,兜上嚼環,躧著馬臺,望上一騸,打了一鞭,那馬跑踍跳躍,一直去了。”
成語(Idiom):馬臺
發音(Pronunciation):mǎ t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蹄踏腳,比喻人才出眾,有特殊的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臺”來源于古代馬戲表演中的一個道具,用來表演騎馬跳臺,馬匹需要在臺上跳躍并完成各種動作。因此,馬臺成為了一個具有特殊技能和出色表現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馬臺這個成語來形容人才出眾,有特殊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臺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技能上的出色表現。可以用于描述各種職業和領域的人才,例如演藝界、體育界、科學界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詩人,他是唐朝時期的文學巨匠,被譽為“詩仙”。有一次,李白參加了一個宴會,宴會上有一位馬戲團的馬戲演員表演了一場精彩的馬戲表演。李白被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深深吸引,他在后來的詩作中將這個馬戲表演道具稱為“馬臺”,并用來比喻人才出眾,有特殊的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馬臺”,表示人才出眾,有特殊的才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領域可謂是個馬臺,無論是演奏還是創作都非常出色。
2. 這位科學家在研究領域具備馬臺的才能,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3. 她是一位真正的馬臺,無論是唱歌、跳舞還是表演,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戲表演中的馬匹在臺上跳躍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馬匹在高高的馬臺上跳躍表演,象征著人才出眾的特殊才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龍門一躍”、“鳳毛麟角”等,來擴展對人才出眾的形容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畫畫方面真是個馬臺,每幅畫都很有創意。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在足球場上可真是個馬臺,他的技術出眾。
3. 高中生:她在科學研究領域是個馬臺,她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4. 大學生:他在音樂創作方面是個馬臺,他的作品深受大家喜愛。
5. 成年人:這位演員在舞臺上可真是個馬臺,他的表演技藝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