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貌
物貌(wù mào)
發音:wù mào
基本含義:指外表、相貌。
詳細解釋:物貌是由“物”和“貌”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外表、相貌。它強調了一個人或事物的外在形象和外觀特征。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容貌或事物的外觀,強調外表的美麗或者丑陋,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觀特征。
使用場景:常見于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于描述人的容貌、事物的外觀,或者用于批評某些人只看表面現象而不深入了解。例如,在描述一個人的相貌時,可以使用“物貌”來形容他的外表。在批評一個人只看表面現象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物貌”來進行諷刺。
故事起源:據說,“物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篇》中。這個故事講述了孔子的一個學生子罕因為看到一位相貌普通的人而不愿意聽他的講解,而孔子卻贊揚了這位人的學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外表,而應該更注重他的內在素質和學識。
成語結構:物貌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物”表示外表的意思,名詞“貌”表示相貌的意思。
例句:
1. 他雖然物貌平平,但是內心美麗。
2. 這幅畫的物貌雖然普通,但是卻蘊含著深深的哲理。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物貌”與“外表”、“相貌”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也可以通過與孔子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貌合神離”、“貌似強大”等,以擴大對外表和相貌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物貌雖然普通,但是內心卻充滿了陽光和正能量。
初中生:她的物貌雖然不起眼,但是她卻是班級里最聰明的學生。
高中生:他的物貌雖然平凡,但是他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靈。
大學生: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物貌,要更加注重他的內在品質和能力。
成人:不要以貌取人,要看到每個人的內在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