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纍
成語(Idiom):俘縷(fú lǚ)
發音(Pronunciation):fú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俘虜的人群。也用來形容事物被完全控制或被束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俘縷由“俘”和“縷”兩個字組成。“俘”意為被俘虜,指被敵人抓獲或征服;“縷”意為束縛,指被繩索或其他物品捆綁住。因此,俘縷形容被俘虜的人群,也用來形容事物被完全控制或被束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群被敵人俘虜,也可用來形容事物被完全控制或束縛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戰爭、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俘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當時,齊國的使者因為在楚國表現出色,被楚國俘虜。楚國的將軍想要展示自己的威風,就將齊國使者綁在車前,作為俘虜游行。這個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就形成了成語“俘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人被我軍俘縷,被送回后方接受審訊。
2. 這個國家的經濟被外國的利益控制,完全被俘縷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俘縷”拆分為“俘”和“縷”兩部分記憶。想象一個人被敵人抓獲后用繩子捆住,被束縛在一起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束縛”、“被困”等,來更深入地了解和擴展對于被束縛、被控制的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敵人抓住了我們,我們成了俘縷。
2. 初中生: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被各種束縛,成了俘縷。
3. 高中生:政府的決策讓整個國家陷入了俘縷之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