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鞚
基本解釋
放松轡頭。謂縱馬奔馳。 南朝 梁 吳均 《古意》詩之三:“玉鞭蓮花劍,金苣流星勒。聊為路旁人,寫鞚長楸北。”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登城樓覽古書懷》詩:“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 唐 李濯 《內人馬伎賦》:“始爭鋒於校場,遽寫鞚於金埒。”
成語(Idiom):寫鞚
發音(Pronunciation):xiě 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法的字句工整、有條理,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寫鞚是由“寫”和“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寫”表示書寫或寫作,指的是文章或書法的表達方式;“鞚”是指馬韁繩,代表著有條理和整齊。寫鞚形容文章或書法的字句工整、有條理,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寫鞚常用于表揚文章或書法工整、有條理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非常優秀,或者形容一幅書法作品的字句工整有力,給人以美感和思考的啟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寫鞚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是,可以從“寫”和“鞚”兩個字的本義來推測。寫本義是指書寫或寫作,而鞚本義是指馬韁繩,表示有條理和整齊。由此可以推斷,寫鞚這個成語的形成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對于書法和文章的追求中逐漸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鞚,字字珠璣,引人入勝。
2. 這幅書法作品字句寫鞚,氣勢磅礴,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寫鞚”拆解成兩個部分,“寫”和“鞚”。可以將“寫”想象成一支毛筆在紙上流暢地寫字,而“鞚”可以想象成馬韁繩的形狀。通過聯想和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書法和文章相關的成語,如“字正腔圓”、“文思泉涌”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寫得很鞚,老師夸獎了我。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句子寫鞚,讓人一目了然。
3. 高中生:他的書法作品字句寫鞚,給人以深深的藝術享受。
4. 大學生:我的論文寫鞚,邏輯清晰,得到了導師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