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
成語(Idiom):舉案(jǔ àn)
發音(Pronunciation):jǔ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案卷舉起,表示將案件提交審理的意思。也用來比喻提出問題或事情供討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舉案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舉”意為舉起、提出,表示將案卷舉起;“案”指案卷、案件。因此,“舉案”一詞的基本含義是將案件提交審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比喻提出問題或事情供討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舉案一詞常用于法律領域,表示將案件提交給法院審理。此外,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討論、提問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考證,舉案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當時,司法官員在審理案件時,會將案卷舉起,以示將案件提交給法院審理。隨著時間的推移,舉案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描述將問題或事情提交給他人討論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舉案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舉”為動詞,表示舉起、提出;“案”為名詞,指案卷、案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律師舉案時,必須提供充分的證據。
2. 在會議上,大家紛紛舉案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舉案”與將案卷舉起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司法官員將案卷舉起的情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將問題或事情提出供討論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法律制度和司法流程,以加深對舉案一詞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法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我可以舉一個問題嗎?
2. 初中生(13-15歲):在班會上,同學們紛紛舉案討論如何改善校園環境。
3. 高中生(16-18歲):在模擬法庭比賽中,選手們需要舉案辯論,展示自己的辯護技巧。
4. 大學生(19-22歲):在研究生論壇上,學者們舉案探討最新的科研成果。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公司會議上,大家可以舉案討論如何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