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躕
成語(Idiom):踟躕 (chí chú)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猶豫不決,遲疑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踟躕形容一個人在做決定或采取行動時猶豫不決,遲疑不定。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心中的猶豫和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踟躕經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在面臨重要決策或困難選擇時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工作、學習、感情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踟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五十二·孟子荀卿列傳》中。故事講述了孟子和荀卿一起去見齊國的國君。孟子一直遲遲不肯進去,荀卿問他為什么踟躕不前。孟子回答說:“我聽說齊國的國君很喜歡殺人,我害怕進去會被殺。”荀卿聽后笑道:“你為什么不踟躕進去呢?你不是孟子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踟躕是因為內心的擔憂和猶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踟躕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的,形象地形容了猶豫不決的心理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踟躕了很久,最后還是沒有做出決定。
2. 她站在十字路口踟躕不前,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踟躕”分解為“踟”和“躕”來記憶。踟可以理解為停留、猶豫,躕可以理解為遲疑、不前進。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形象地描述了猶豫不決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踟躕相關的成語,如躊躇不前、猶豫不決等。同時,可以學習相關的詞語,如猶豫、遲疑、決策等,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踟躕了很久,不知道該從哪個題目開始做。
2. 初中生:面對選擇報考哪所高中的問題,他踟躕了很久。
3. 高中生:他在決定是否參加這次比賽時踟躕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參加了。
4. 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時,她踟躕了很久。
5. 成年人:面對人生中的重要決策,每個人都會踟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