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子
基本解釋
◎ 對對子 duì duìzǐ
[supply the antithesis to a given phrase] 由一個人先提出(說出)上聯,另一個人用同樣的語言形式答出下聯,或反之
成語(Idiom):對對子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duì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兩個事物相互呼應、相互配合或相互匹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對子是指兩個事物之間有著相互呼應或相互配合的關系。它強調了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表示事物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協作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對子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藝術、文學、音樂等領域。它可以用來形容配樂與舞蹈的和諧、對聯的呼應、對話的默契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對子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西游記》等。它源于民間文化中的對聯和對子,后來逐漸發展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對子屬于四字成語,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形成了對稱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個真是對對子,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無縫。
2. 這個舞蹈的編排非常精彩,音樂和動作形成了完美的對對子。
3. 這個對聯的對對子寫得很有味道,互相呼應,構思巧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將成語對對子分為兩個“對”字,記住它的對稱結構。
2. 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手牽手,形成了一個對對子的形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的對聯和對子的使用,以及它們在詩詞、戲曲、書法等領域中的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就像對對子一樣,互相幫助、互相理解。
2. 初中生:音樂和舞蹈的配合就像是對對子,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3. 高中生:這個對聯的對對子寫得非常出色,給人以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