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言而不信(yán ér bù xì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n ér bù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說話不可信任,言而無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言而不信是指說話人不守信諾,說了卻不做,不可靠,不可信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經(jīng)常說大話,卻從不兌現(xiàn)承諾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經(jīng)常反悔,不守信用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言而不信這個成語的故事來源于《左傳·哀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糾曾向魯國求親,魯國主公子糾的妻子答應了他。然而,公子糾回國后卻違背承諾,娶了別人。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言而不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言而不信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言”表示說話, “而”表示連詞, “不”表示否定,“信”表示信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言而不信,別人都不相信他的話了。
2. 這個人一直言而不信,沒有人愿意與他合作。
3. 他以前說過要幫我,結(jié)果卻言而不信,讓我非常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說話時嘴巴像是一個噴泉,不停地噴出水,但是這些水卻不可信任,無法相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誠信、信任相關的成語,如“信口開河”、“一言九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常常言而不信,所以沒有人相信他的承諾。
初中生:這個政客經(jīng)常言而不信,他的承諾都是騙人的。
高中生:我不喜歡言而不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信用。
大學生:在商業(yè)領域,言而不信的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