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
基本解釋
(1).指 漢 末 劉備 三次往 隆中 訪聘 諸葛亮 。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雍容草廬,三顧后起。” 清 魏源 《定軍山武侯祠》詩:“三顧起 南陽 ,六出來 渭 岸。”
(2).泛指一再顧訪或誠意邀請。 唐 沉佺期 《陪幸韋嗣立山莊》詩:“茆室承三顧,花源接九重。”參見“ 三顧草廬 ”。
成語(Idiom):三顧(sān gù)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邀請某人或尋求幫助,多次拜訪或請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顧是指拜訪或請托某人時,經過多次努力和堅持不懈的嘗試。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不怕困難和失敗,不斷努力,并多次嘗試,直到成功為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人或某事的尊敬和重視,以及為了達到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正式場合、商務談判、求職面試等場景中,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當時,劉備是蜀國的創始人,他想邀請諸葛亮作為自己的重要顧問。劉備多次前往諸葛亮家拜訪,但諸葛亮一直不見他。最后,劉備連續拜訪了三次,才終于得到了諸葛亮的接見。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并形成了成語“三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三次”,“顧”表示“拜訪”或“請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請到這位大師的指導,三顧其門而不得。
2. 這個年輕人經過三番五次的三顧之后,終于得到了這個職位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拜訪別人的門前,三次叩拜,表達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深入了解三國時期的故事和人物,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為了請假,三顧我的班主任,最后終于得到了許可。
2. 初中生:我為了參加這次比賽,三顧我的教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導。
3. 高中生:我為了申請這所大學,三顧我的老師,希望能得到推薦信的支持。
4. 大學生:我為了找到一份實習工作,三顧各個公司的HR,希望能得到一個機會。
5. 成年人: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顧我的朋友,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