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類合誼
基本解釋
連綴、排比同類事物,歸納、綜合其義。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段玉裁 注:“先 鄭 《周禮》注曰:今人用‘義’,古書用‘誼’。‘誼’者本字,‘義’者叚借字……比合‘人’‘言’之誼,可以見必是‘信’字;比合‘戈’‘止’之誼,可以見必是‘武’字,是會意也。”亦作“ 比類合義 ”。 清 戴震 《原善》卷上:“比類合義,燦然端委畢著矣?!?/p>
成語(Idiom):比類合誼
發音(Pronunciation):bǐ lèi hé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較相似的人或事物聚在一起,互相結交、交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類合誼指的是相似的人或物彼此結交、交往。這個成語強調相似之處使人們相互吸引,從而在一起交流、交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職業等相似之處而聚集在一起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因為相似的性格特點而互相吸引,建立起友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類合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故事中,魯國的大夫孔丘向季孫問道:“何以謂之賢?” 季孫回答:“夫賢者,與其比而不可,與其類而可也?!?這個故事強調了相似之處的重要性,從而衍生出比類合誼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類合誼是由“比”、“類”、“合”、“誼”四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因為共同的愛好結成了比類合誼的朋友。
2. 這個俱樂部是一個比類合誼的地方,里面聚集了很多喜歡籃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將“比”想象成兩個人在比較相似之處,將“類”想象成相似的人或事物,將“合”想象成結合在一起,將“誼”想象成友誼。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交友、結交相關的成語,如“交朋友”、“結交知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因為喜歡畫畫,成了比類合誼的好朋友。
2. 初中生:我們因為對音樂的熱愛,結成了比類合誼的樂團。
3. 高中生:我們因為志同道合,成了比類合誼的學習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