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貫
基本解釋
邦國籍貫。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然則豪右貴種,因其邦貫為姓;細民無姓,而亦從其長者。”
成語(Idiom):邦貫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邦國相連,指兩個國家或地區相鄰接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貫是由“邦”和“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國家或地區,貫指相連。邦貫表示兩個國家或地區相鄰接壤的關系,形容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可以使用邦貫來形容兩個國家或地區的相鄰關系。也可以用于形容兩個人或兩個事物之間的緊密聯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魯國和齊國是兩個相鄰的國家。魯國的大夫子張問齊國的大夫子趙衰:“魯國與齊國相鄰,邦貫相連,齊國為何不與魯國親近?”趙衰回答說:“邦貫雖相連,但并非所有的鄰居都是要親近的?!边@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兩個地方相鄰,但并不一定有親近的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貫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邦貫的國家。
2. 這兩個城市邦貫在一起,交流非常方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邦貫記憶為“國家相連”的意思,這樣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或地區相鄰關系相關的成語,如“鄰邦”、“交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中國和俄羅斯是邦貫的國家。
2. 初中生:中國和韓國邦貫在一起,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3. 高中生:中國和印度是兩個邦貫的亞洲大國,經濟合作十分重要。
4. 大學生:我們班上有很多來自邦貫國家的留學生,與他們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