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駁駁
成語(Idiom):格格駁駁
發音(Pronunciation):gé gé bó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雜亂,紛紛擾擾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格格駁駁形容聲音多而雜亂,如同叮當作響的金屬碰撞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雜亂的聲音或熱鬧的場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公元前624年,魯國的襄公去世,襄公的妃子衛姬為了爭奪兒子的繼位權,與夫人孟姜子競爭。兩人為了爭奪權力,互相攻擊,爭吵不休,聲音雜亂。后來,人們用“格格駁駁”來形容這種聲音雜亂的爭吵場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重疊的相同字形成,表示聲音的重復和雜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場上人聲格格駁駁,熱鬧非凡。
2. 雨天里,屋頂上的雨滴格格駁駁地落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擁擠嘈雜的集市中,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聲音重疊、紛亂而雜亂無章,就像“格格駁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喧鬧”、“嘈雜”等,加深對聲音形容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教室里孩子們的笑聲格格駁駁,非常熱鬧。
2. 小學生:下課鈴一響,同學們的腳步聲格格駁駁,趕緊跑出教室。
3. 中學生:籃球比賽時觀眾的喝彩聲和吶喊聲格格駁駁,場面非常熱烈。
4. 大學生:學校音樂節上,各種樂器的聲音格格駁駁,音樂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