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魄
基本解釋
道家謂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陰,第四魄名吞賊,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穢,第七魄名臭肺。見《云笈七籤》卷五四。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詞話》第五回:“喉管枯乾,七魄投望鄉臺上。”
成語(Idiom):七魄
發音(Pronunciation):qī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力量或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魄是由“七”和“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七”表示多,指七個;“魄”是指人的精神力量或活力。七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的全部精神力量或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魄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充沛、活力充足,精神飽滿的狀態。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運動等方面表現出色、積極向上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道教信仰。道教認為人的靈魂由三魂七魄組成,其中七魄指的是人的精神力量或活力。這個成語通過“七魄”來形容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充沛、活力充足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七魄,最終獲得了冠軍。
2. 她一直保持著七魄的狀態,勤奮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 這部電影中的演員們都表現出了七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七魄”與一個人精力充沛、活力充足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道教的三魂七魄理論,以及其他與精神力量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早上都會鍛煉身體,保持七魄,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七魄,不僅取得了好成績,還贏得了大家的贊賞。
3. 高中生:我覺得只有保持七魄,才能在高考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