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
基本解釋
(1).上等;第一。《后漢書·梁冀傳》:“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 冀 。” 李賢 注:“上第,第一也。” 唐 李華 《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關外諸侯,公為上第,由是分掌選署,仕進之族知勸焉。”
(2).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后漢書·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新唐書·選舉志上》:“每問經十條,對策三道,皆通,為上第,吏部官之;經義通八,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罷歸。”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君也讀書致上第,傳家翰墨閒游戲。”
及第。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張庾》:“明年春,﹝ 庾 ﹞進士上第焉。” 宋 劉攽 《次韻晁單州詩》之六:“愛子桂枝新上第,弄孫蘭茁始書名。”
英文翻譯
1.[書] first-class; first-rate; superior
成語(Idiom):上第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考試或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或第一名之外的名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在考試或比賽中取得優勝的成績,通常指獲得第一名,也可以指其他名次,只要是在競爭中取得了優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考試、比賽或其他競爭場合中取得優勝的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上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員的考試制度,考試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鄉試”,第二階段稱為“會試”,第三階段稱為“殿試”。在這個制度下,獲得第一名意味著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考試,因此“上第”成為形容取得優勝成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數學競賽中上了第一名。
2. 她在英語考試中上了第三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上第”與取得優勝的成績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領獎臺上,獲得第一名的榮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競爭、優勝相關的成語,例如“名落孫山”、“居首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作文比賽中上了第二名。
2. 初中生:他在運動會中上了第一名。
3. 高中生:她在數學競賽中上了第三名。
4. 大學生:我們團隊在科技創新大賽中上了第一名。
5. 成年人:他在公司的銷售競賽中上了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