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儀
基本解釋
(1).指天地。 三國 魏 曹植 《惟漢行》:“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形。”《周書·武帝紀上》:“二儀創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詩:“境閑百慮空,意愜二儀廣。” 清 鈕琇 《觚賸·石言》:“二儀之英,五材之精,在地為石,在天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陳 沉炯 《陳武帝哀策文》:“二儀協序,五緯同符。”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二儀運而出沒,五緯隨而起伏。”
二儀(èr yí)
發音:èr yí
基本含義:指天地的兩種基本要素,即陽和陰,也可以指男女、夫妻、陰陽、天地等相對的兩個方面。
詳細解釋:二儀源自《易經》,是指天地的兩種基本要素,也是宇宙的兩種基本屬性。其中,陽代表陽剛、積極、主動,陰代表陰柔、消極、被動。二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構成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在人際關系中,二儀也可以指男女、夫妻、陰陽、天地等相對的兩個方面。
使用場景:
1. 在描述事物相對的兩個方面時使用。
2. 在討論男女關系、夫妻關系時使用。
3. 在談論陰陽、天地、宇宙等概念時使用。
故事起源:二儀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是古代哲學家對宇宙萬物的觀察和思考的總結。《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根本”。
成語結構:二儀是一個名詞短語,由“二”和“儀”組成,其中“二”表示數量“兩個”,“儀”表示基本要素或屬性。
例句:
1. 他們的關系就像二儀一樣,互相依存、相互制約。
2.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考慮到二儀的平衡。
記憶技巧:
1. 將二儀與天地、男女、陰陽等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聯想。
2. 制作記憶卡片,將二儀的含義和例句寫在卡片上,反復復習。
延伸學習:
1. 深入學習《易經》和其它相關哲學著作,了解更多關于二儀的思想。
2. 學習相關成語和詞語,如“一陽指天”、“陰差陽錯”等,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天上有二儀,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
2. 初中生:學習和運動是二儀,不能偏廢。
3. 高中生:在文學創作中,描寫二儀的關系是一種常見手法。
4. 大學生:研究哲學的人常常會探討二儀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