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絶
成語(Idiom):逃絶 (táo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逃避現實,拒絕面對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逃絶是由“逃”和“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逃指逃離、逃避,絶指絕對、斷絕。逃絶的含義是指逃避現實,拒絕面對困境,不敢面對現實問題或困難,只想著逃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逃絶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壓力時,選擇逃避或回避問題,而不是勇敢面對和解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正視問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逃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楚漢相爭時期,刺客荊軻被趙國國君趙王派去刺殺秦國國君秦王。荊軻為了能夠接近秦王,不惜偽裝成瘋子,逃避現實,拒絕面對困境。最終,荊軻雖然成功接近了秦王,但刺殺行動失敗,自己也喪命于秦王之手。因此,“逃絶”成為了形容逃避現實、拒絕面對困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逃絶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逃”和動賓短語“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逃絶現實,從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問題。
2. 不要逃絶困難,應該勇敢面對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將“逃”字與逃避現實的意思聯系起來,而“絶”字與斷絕、拒絕的意思聯系起來。這樣,當你看到“逃絶”這個成語時,就能夠聯想到逃避現實,拒絕面對困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逃絶相關的成語,如“回避現實”、“逃避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去上學,想逃絶作業。
2. 初中生:考試前緊張的同學常常會逃絶學習。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有些同學選擇逃絶現實。
4. 大學生:有些大學生逃絶就業壓力,選擇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