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
基本解釋
(1).苛求,奢望。《禮記·表記》:“子曰:‘ 夏 道未瀆辭,不求備,不大望於民,民未厭其親。’” 鄭玄 注:“不求備,不大望;言其政寬,貢稅輕也。” 孔穎達 疏:“大望,謂賦稅既重,大所責望于民。”
(2).大為不滿。《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嘗使 籍福 請 魏其 城南田。 魏其 大望曰:‘老僕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
成語(Idiom):大望
發音(Pronunciation):dà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望是由“大”和“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指的是寬廣、遠大,望指的是期待、希望。大望表示一個人遠大的志向和抱負,具有追求進步和成功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望一般用于形容一個人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常用于贊美和鼓勵他人。可以在討論個人職業規劃、學業目標、創業理想等情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望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魯國的一位官員在任期間積極為國家做好事,但最終被貶職。他離開魯國后,仍然保持著對國家的忠誠和遠大的志向,并希望能夠有機會為國家再做貢獻。這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即使失去了現有的職位和地位,仍然保持著遠大的志向和對未來的希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大”和動詞“望”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有大望,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她的大望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為觀眾帶來快樂和感動。
3. 這個年輕人有大望,他的目標是開創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大海的望”來記憶這個成語,大海代表寬廣無垠的世界,望代表遠大的目標和希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大望相關的成語,如“志存高遠”、“志在四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一個大望,就是將來當一名醫生,幫助更多的人。
2. 初中生:我的大望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貢獻。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實現我的大望,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