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敗鼓之皮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gǔ zhī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力量衰敗,沒有作用或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鼓之皮,指戰鼓被打破后只剩下的皮,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力量已經衰弱,沒有作用或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力量衰退、無能為力的情況。例如,用于形容一個組織、團隊或個人在面對強大對手或困難時,無法發揮作用或取得勝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故事中,楚漢相爭,項羽的軍隊被劉邦擊敗,戰鼓被打破,只剩下了鼓皮。項羽看到戰鼓的破敗情景,感嘆道:“人負敵,不可奈何,敗鼓之皮。”從此,人們用“敗鼓之皮”來形容力量衰敗無能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敗鼓之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球隊已經連續輸了好幾場比賽,現在已經成為敗鼓之皮。
2. 在面對強敵的時候,他們不是戰士,而是敗鼓之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敗鼓之皮”與力量衰敗、無能為力的情景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一個被打破的戰鼓只剩下鼓皮的情景。
2. 可以嘗試編寫一個簡短的故事,將故事中的人物或情節與“敗鼓之皮”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力量衰敗、無能為力相關的成語,例如“一籌莫展”、“無能為力”等,以擴展和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中輸了很多場,感覺自己就像敗鼓之皮一樣。
2. 初中生:面對強大的困難,我們不能退縮,不能成為敗鼓之皮。
3. 高中生:他曾經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但現在因為受傷,已經成為了敗鼓之皮。
4. 大學生:在職場競爭中,如果沒有不斷學習進步,很容易變成敗鼓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