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牓
基本解釋
門上扁額。 唐 杜甫 《白鹽山》詩:“白牓千家邑,清秋萬估船。”
成語(Idiom):白牓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b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白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沒有寫字和畫畫的紙張,比喻沒有寫字、沒有記錄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或事情沒有任何內容或記錄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沒有任何才能或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牓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紙張制作技術。在古代,紙張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人們往往會重復使用已經寫過字的紙張。如果一個紙張上沒有任何內容,就被稱為“白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將這個詞應用到其他領域,用來形容沒有任何記錄或內容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白牓”,沒有其他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份報告上一片白牓,完全沒有任何內容。
2. 他的履歷上一片白牓,沒有任何突出的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牓”與白紙聯系起來,想象一張完全空白的紙張,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紙張相關的成語,如“白紙黑字”、“白紙黑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今天的作業本上一片白牓,忘記帶回家了。
初中生:他的考試卷上一片白牓,一道題都沒做對。
高中生:這本日記本上一片白牓,還沒開始寫呢。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參考文獻一片白牓,沒有任何引用來源。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白牓”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