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躬
成語(Idiom):遺躬
發音(Pronunciation):yí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自己的身體,不顧個人安危,為國家、民族或事業奮斗到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躬是一個由動詞“遺”和名詞“躬”組成的成語。其中,“遺”表示留下或拋下,“躬”指自己的身體。遺躬的基本含義是指為了國家、民族或事業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毅然留下自己的身體,堅持奮斗到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躬一詞通常用于形容為了國家、民族或事業的利益,不計個人得失,全力以赴的精神。可以用于描述那些為了國家繁榮、社會進步而奮斗的人,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勇往直前,不怕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三年》中。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魯國的公子重耳因受到弟弟莒公子的追殺,被迫流亡他國。在流亡期間,重耳不顧個人安危,一心為國家復興而努力奮斗。他在流亡期間,多次遭受困難和危險,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家的利益而奮斗。后來,重耳終于回到了魯國,并成為了魯國的君主,為國家帶來了繁榮和安定。這個故事成為了遺躬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國家的繁榮,毅然遺躬,放棄了自己的舒適生活。
2. 這位科學家一生都在為科學事業遺躬,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遺躬這個成語。可以將“遺”字聯想為留下,將“躬”字聯想為自己的身體。通過聯想記憶,可以幫助記住遺躬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遺躬相關的成語,如“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等。這些成語都與為國家、民族或事業奮斗到底的精神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班級的榮譽,我們要遺躬努力,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
2. 初中生:為了祖國的繁榮,我們要遺躬奮斗,努力成為有用之才。
3. 高中生: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要遺躬奮斗,不畏艱難困苦,堅持不懈。
4. 大學生:為了社會的進步,我們要遺躬奮斗,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