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難
基本解釋
(1).艱難。語本《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民志應而愿稅,國屯難而思撫。” 唐 張說 《贈戶部尚書河東公楊君神道碑》:“時逢屯難,勛業成焉。”
(2).指禍亂。《新唐書·戴叔倫傳》:“ 叔倫 勸以屯難未靖,安之者莫先於兵。”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一章:“故屯難之生即繼於乾坤既定之后,吁嗟危哉!”
成語(Idiom):屯難(tún nàn)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n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囤積糧食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難是由“屯”和“難”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屯,指囤積、積存;難,指困難、困苦。屯難的基本含義是指囤積糧食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它形象地比喻積存物資以應對困難或危險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屯難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臨困境、災難或危機時,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或危險。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在平時積極儲備資源,以備不時之需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屯難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當時,一位將軍在即將面臨敵軍的進攻時,命令士兵們囤積糧食和其他必需品,以備不時之需。最終,將軍成功地抵御了敵軍的進攻,這個成語也因此而流傳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的一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我們要屯難,以防萬一。
2. 這家公司在金融危機之前屯難,保持了良好的經營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屯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面臨困難或危機時,積極囤積資源,以備不時之需,從而應對困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囤積、儲備相關的成語,如“囤積居奇”、“積少成多”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告訴我,要屯難,才能在大災難來臨時保護自己。
2. 初中生:我們學校在疫情期間屯難,為了保證學生們的食品供應。
3. 高中生:在考試前,我會屯難,提前準備好各科的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