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執
基本解釋
不執著;不拘泥。《老子》:“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據,持其無者無執。”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三·慧遠》:“負荷大法者,必以無執為心。”
成語(Idiom):無執
發音(Pronunciation):wú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執著,不固執己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不固守自己的觀點,不固執己見,能夠靈活變通,不執著於一己之見,能夠接受不同的觀點和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包容不同的觀點,不固執己見,能夠靈活處理問題。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過于執著,要靈活應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故事:“莊子與惠子游于陳漢之間。既而有蝴蝶焉,莊子曰:『此蝴蝶之夢也,』惠子不悟。適莽蒼者,見莊子,曰:『子之言蝴蝶夢也,不知其醒與寤乎?』莊子曰:『吾且與汝辯之。』昔者,朝生而暮死,昔之非今也;既而已矣,其所以與眾異者,唯恐天下不與己異耳。今也,天下與己異,惡乎用異于天下之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執是由“無”和“執”兩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無執的人,能夠理解別人的觀點。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保持無執的態度,不固執己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執”與“無拘束”類似,都是指不被固定的觀點或局限所束縛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學習其他與靈活思維、不固執己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有無執的心態,不要固執己見。
2. 初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學會無執,聽取別人的意見。
3. 高中生:考試時,要有無執的心態,不要被錯誤的答案困擾。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會無執,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問題,要有無執的態度,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