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節
成語(Idiom):效節(xià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xià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效法古人的節操和品德為準則,努力自我修養,做到言行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效節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由“效”和“節”兩個字組成。效指效法,模仿;節指節操,品德。意思是要以古人的節操和品德為標準,努力修養自己,做到言行一致。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修養和道德規范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效節一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教育、道德和品德教育方面。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努力修身養性,追求道德高尚,做到言行一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告子下》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孟子與魯國宰相曾子的對話。曾子問孟子:“以我之才與子之才,俱可以為君子矣,子何故專為君子而專為圣人?”孟子回答說:“以我之才與子之才,俱可以為君子矣,君子之所以為君子者,效也;圣人之所以為圣人者,節也。”這段對話中的“效”和“節”被后人引用并發展成了成語“效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很注重自己的修養,非常重視效節。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效節,要做到言行一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效節”與“修養”、“道德”等相關概念聯系在一起,形成關聯記憶。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例句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修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向優秀的同學學習,努力效節,爭取做到言行一致。
2.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修養,努力追求道德高尚,做一個效節的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以效節為準則,不僅在學習上要努力,還要注重道德修養,做一個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