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使
基本解釋
(1).縱使;即使。《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高貴鄉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 宋 蘇軾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正使自今雨止,已非豐歲。”
(2).外國派來或派往外國的正式使臣。對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 嘉慶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來至邊界議禮,不合而返。”
成語(Idiom):正使(zhèng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直的人能夠成為有影響力的使者或者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使是由“正”和“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正”表示正確、公正,而“使”則表示派遣、任命。正使指的是被派遣出去的官員或者使者具備正直、公正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使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性和能力。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者崗位上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具備正直、公正的素質。同時,正使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具有影響力的使者或者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職制度。在古代中國,正使是指被派遣到外地或者外國擔任特使、使者的官員。這些官員通常具備正直、公正的品質,以保持國家的聲譽和利益。因此,正使一詞逐漸演變成為形容具備正直、公正品質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家的正使,為國家的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2. 這位正使以其正直的品質和公正的判斷力在外交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正使這個詞語,可以將“正”字理解為正直、公正的意思,而“使”字可以理解為派遣、任命,這樣就能夠聯想到正直的人被派遣出去擔任重要使命,成為正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正使,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成語,如“正人君子”、“正直無私”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來進一步了解正直、公正的品質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我們應該做一個正使,要有正直的品質,幫助別人。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班級的正使,我們要以公正的態度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派遣正使參加國際會議,代表國家發表正直的觀點。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全面學習詞語“正使”。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