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三俗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低俗、庸俗、惡俗的現象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俗是指低俗、庸俗、惡俗的現象或行為。低俗指的是粗俗、下流的行為或言語;庸俗指的是平庸、淺薄的思想或行為;惡俗指的是不道德、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或言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俗通常用來批評和嘲笑那些追求低級趣味、缺乏文化修養、道德觀念淡薄的人或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俗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游記》中。小說中有一段描述,孫悟空要去拜訪菩薩,途中經過一個村莊,發現村民們在進行一場低俗的廟會,于是他就用“三俗”來形容這種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俗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三”表示多個、豐富的意思,第二個字“俗”表示庸俗、低俗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電視節目真是太三俗了,完全沒有藝術和素質可言。
2. 我們要抵制低俗文化,提倡高雅的藝術和思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俗這個成語與低俗、庸俗、惡俗這三個詞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低俗、庸俗、惡俗等,深入了解其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電視節目太三俗了,我不喜歡看。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遠離三俗的影響,培養良好的品味和價值觀。
3. 高中生:三俗現象在社交媒體上很常見,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其影響。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不沉迷于三俗的娛樂和消遣。
5. 成年人:社會上存在著各種三俗現象,我們要以身作則,傳遞正能量,為社會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