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
基本解釋
(1).文章與德行。《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始 潮 人未知學,公命進士 趙德 為之師,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劉基 《深居精舍記》:“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聞於時賢。” 清 劉大櫆 《鄭氏節母傳》:“督學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謂僅有虛文下達。《宋書·武帝紀下》:“杖罰雖有舊科……若皆有其實,則體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設罰之意。”
成語(Idiom):文行(wén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創作或表演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行是由“文”和“行”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指的是文學創作或表演活動。其中,“文”表示文學、文字,指代文學作品的創作、閱讀和研究;“行”表示行動、表演,指代文學作品的演繹和呈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行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文學創作、表演和欣賞的活動。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文學領域有才華,擅長寫作和演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場文學藝術活動的成功和精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描述文學創作和表演的活動。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代文學藝術的發展和推廣而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文行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被譽為文壇的翹楚。
2. 這場文行活動的精彩演出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文”字想象成一個寫字的人,將“行”字想象成一個舞臺上表演的人,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文學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拓寬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和欣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參加學校的文行活動,可以表演小品和朗誦詩歌。
2. 初中生:他在文行方面很有天賦,經常在學校的文藝晚會上獲獎。
3. 高中生:我想要學習文學創作和表演,將來成為一名文行界的專家。
4. 大學生:他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各種文行活動,培養了自己的文學素養。
5. 成年人: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文學從業者,但我還是喜歡參加一些文行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