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息
成語(Idiom):殄息(tiǎn xī)
發音(Pronunciation):tiǎn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徹底消滅,使滅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殄息是指徹底消滅某物或某種情況,使其滅絕。它通常用來描述某種力量或行動對于某個事物的徹底毀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殄息一詞常用于描述戰爭、疾病、災難等造成大量傷亡或破壞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力量或行動對于某個事物的完全消滅,比如消除一個問題或摧毀一個計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殄息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故事。晉國的國君晉文公因為寵信宮娥,不顧國家大事,致使晉國陷入危機。晉國大夫韓宣子為了拯救國家,決定采取激烈措施,將宮娥全部殄滅,以消除國家內亂。這個故事成為了殄息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殄息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殄”意為徹底消滅,第二個字“息”意為滅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戰爭中,敵軍被我們殄息了。
2. 這場疾病幾乎殄息了整個村莊。
3. 他們的計劃被徹底殄息了,再也無法實施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殄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火焰熊熊燃燒的場景,火焰將一切燒盡,使其徹底消滅,就像是殄息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消滅、滅絕相關的成語,比如“覆滅”、“滅亡”等,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場大火把整個森林都殄息了。
2. 初中生:這個病毒傳播得很快,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以防止它殄息整個城市。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一場可怕的戰爭,但最終成功地殄息了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