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惶
基本解釋
書信用語。表示自己惶恐不安。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楊仆射書》:“天道窮剝,鐘亂本朝,情計馳惶,公私哽懼。”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六回:“竊 元洪 屢覲鈞顏,仰承優遇……馳惶靡措,誠服無涯。”
成語(Idiom):馳惶(chí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匆忙、慌張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惶是由動詞“馳”和形容詞“惶”組成的成語。動詞“馳”表示快速行動,形容詞“惶”表示恐懼、憂慮。馳惶形容人匆忙、慌張的樣子,常用來形容人在緊急、困難的情況下,疾步前行,心神不寧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馳惶常用于形容人們在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壓力大的情況下,匆忙行動或慌張失措。例如,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時,人們可能會馳惶忙碌;考試前的復習階段,學生們可能會感到馳惶不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篡位后,劉玄、劉盆子等人聚眾起義,王莽派遣軍隊追捕。劉玄等人在逃亡中,行進匆忙,馬不停蹄,心情焦慮,形容他們的狀態就是“馳惶”。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成為描述人們匆忙、慌張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前的最后幾天,同學們都在馳惶忙碌地復習。
2. 突發事故,大家紛紛馳惶奔走,希望能夠及時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馳惶”:
1. 將“馳”字與快速行動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奔跑的場景。
2. 將“惶”字與恐懼、憂慮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緊張的情況下心神不寧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成語“馳驅”,意為疾馳奔驅,形容行動迅速。
2. 學習成語“惶恐不安”,意為恐懼不安,形容內心憂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小明馳惶地趕到補習班上課。
2. 初中生:考試前的最后幾天,同學們都在馳惶忙碌地復習知識。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學生們都感到馳惶不安。
4. 大學生:找實習工作時,大學生們都在馳惶地投遞簡歷,希望能找到理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