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鏡
基本解釋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成語(Idiom):半鏡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完全真實或不完全準確的事物或信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鏡一詞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半夜銀河掛鵲橋,半江瑟瑟半江紅。”半夜的銀河和半江的景象都只是部分真實的,因此形成了“半鏡”這個成語,意味著事物只能看到一部分,不完全真實或準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信息、事物或情況不完全真實或準確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傳聞、謠言、偏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鏡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半夜的景象,其中的銀河和江水都只是部分真實的,從而引申出“半鏡”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所說的只是半鏡之詞,不要全信。
2. 這個報道只是半鏡之言,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半鏡”比喻成一個只能看到事物部分真實面貌的鏡子,通過形象的比喻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半真半假”、“半吊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說法只是半鏡之詞,不可全信。
2. 初中生:這篇文章只是半鏡之言,我們還需要查證。
3. 高中生:他的觀點只是半鏡之言,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