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韜光養晦
發音(Pronunciation):tāo guāng yǎng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韜光養晦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隱藏才能,保持低調,等待時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韜光養晦的字面意思是“隱藏光芒,培養能力”,指的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故意隱藏自己的才能或成就,保持低調,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展現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個時期或某種環境下,不愿意張揚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而是選擇保持低調和謙虛的態度。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智慧和策略,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國家在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據傳,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張良曾經建議楚王劉邦采取韜光養晦的策略,以應對強大的秦國。他建議楚王不要與秦國直接對抗,而是隱藏實力,等待時機再發動攻擊。最終,楚國成功擊敗了秦國,劉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漢朝創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韜光養晦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韜”、“光”和“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韜光養晦,等待著適當的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能。
2. 這個公司一直韜光養晦,默默積累實力,現在終于嶄露頭角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顆隱藏在樹林中的明珠,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綻放光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戰爭策略和楚國的歷史,以及其他與韜光養晦類似的成語,如“藏拙待時”、“有所作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蠟燭一樣韜光養晦,默默學習,等待時機考出好成績。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要韜光養晦,默默為同學們服務,等待時機發揮我的才能。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時,我選擇韜光養晦,不張揚自己的成就,希望通過高考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會韜光養晦,虛心學習,等待時機展示自己的能力,爭取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