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箕山之節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ān zhī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重要時刻能夠堅守正義、不屈不撓的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箕山之節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箕山是古代中國的一座山,節指的是節操、品德。箕山之節比喻人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義,不屈不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箕山之節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考驗、困境時能夠保持堅定的品德和原則。可以用來形容正直、堅定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在困難時保持堅持不懈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箕山之節的故事源于中國秦朝末年的歷史。當時,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項羽率領大軍攻打劉邦的勢力范圍。劉邦的將領韓信在箕山一帶與項羽軍隊交戰,韓信雖然兵力不足,但仍然堅守陣地,奮勇抵抗。最終,韓信的堅守和頑強抵抗打消了項羽軍隊的攻勢,為劉邦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因此,箕山之節成為了形容堅守正義、不屈不撓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箕山之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箕山之節,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
2. 這位領導在面對誘惑時,始終保持著箕山之節,沒有動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箕山之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箕山之巔,面對著各種困難和誘惑,但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義,不屈不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箕山之節的背景和相關的歷史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習韓信的箕山之節,堅持每天都完成作業。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有箕山之節,堅守自己的夢想,不被外界干擾。
3. 高中生:在高考前,我要展現出箕山之節,保持冷靜和專注,發揮最好的水平。
4. 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我要堅持箕山之節,不放棄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