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石車
基本解釋
古代攻城器械。以機發石連續打擊敵人的一種武器。《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為發石車,擊 紹 樓,皆破, 紹 眾號曰‘霹靂車’。”《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操 令 曄 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 曹操 創制發石車,攻破 袁紹 軍壁樓。發石時有大聲,因名為霹靂車。 馬鈞 改良發石車,用一個大輪,輪上掛數十塊大石,用機械轉輪,大石連續拋出,比 曹操 所制一發一石,威力大增。發石車, 唐 時稱為炮車,是攻城利器。”
成語(Idiom):發石車
發音(Pronunciation):fā shí c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用石頭砸擊車輛或行人,進行惡意襲擊或報復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石車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思是用石頭砸擊車輛或行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進行惡意襲擊或報復的行為。它在描述一種不友好的行為,表達了憤怒、惡意和暴力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惡意攻擊、報復或暴力行為。它可以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適用于各種場景,如描述社會沖突、個人爭斗、惡意欺負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石車一詞最早出自《后漢書·陳蕃傳》。據傳,陳蕃是東漢末年一位聰明而有才華的官員,但他不受當時的權貴所喜歡,因此遭到了他們的惡意攻擊和迫害。有一次,陳蕃在街上遇到一輛馬車,車上的人用石頭砸向他。陳蕃被石頭砸中后,他沒有回擊,而是淡定地說:“這就是發石車了。” 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發石車”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發石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竟然對鄰居的車發石車,真是太惡劣了!
2. 我們不能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能對別人發石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石車”與惡意攻擊、報復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石頭砸向車輛或行人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惡意攻擊、報復相關的成語,如“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男生常常對同學發石車,老師讓他道歉了。
2. 初中生:我看到有人對一輛汽車發石車,我趕緊報了警。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有些人對別人的車輛發石車,這種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
4. 大學生:我們不能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能對別人發石車,應該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