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累
基本解釋
(1).家眷;家口。《宋書·毛脩之傳》:“ 譙縱 由此送 脩之 父、伯及中表喪,口累并得俱還。”《北史·吐谷渾傳》:“后 度易侯 伐 宕昌 ,詔讓之,賜錦綵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 宕昌 口累,部送時還。” 宋 岳飛 《辭例賜銀絹第三札子》:“竊緣臣聚集口累,不至重大,逐月請俸,贍養有餘。”
(2).指生計,生活負擔。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食錢自日一百以上,家小口累仰給於官,國力不供,而常有饑寒之色,是以兵為民也。” 宋 葉適 《除太府卿淮東總領謝表》:“口累日重者近憂而已,兵民俱困則遠患若何?”
成語(Idiom):口累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l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過多或過于啰嗦,嘴巴累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累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說話過多或過于啰嗦,嘴巴累了的狀態。它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喜歡嘮叨、話多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累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任何說話過多的情況,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還是工作場所,只要有人不停地說個不停,你都可以用口累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累的故事并不多見,因此它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然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有關,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注重言辭的約束和謹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口”和“累”。口表示嘴巴,累表示疲勞。結合起來,口累就形象地描述了嘴巴疲勞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真是口累,一天到晚不停地嘮叨。
2. 別再說了,我已經口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口累這個成語,你可以將“口”和“累”這兩個字分開記憶。“口”可以讓你想到嘴巴,而“累”可以讓你想到疲勞。將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就能記住口累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例如,“口若懸河”表示口才非常好,“一言九鼎”表示一句話非常有分量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說我是個口累的孩子,因為我總是不停地問問題。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特別口累,老師都忍不住要讓他閉嘴。
3. 高中生:有些老師上課講課太口累了,我們都聽不進去。
4. 大學生:有些同學在討論問題時太口累了,讓人有點煩。
5. 成年人:我爸爸是個很口累的人,每天都喜歡嘮叨個不停。
希望這份關于“口累”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