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鹿
基本解釋
(1).《列子·周穆王》謂: 鄭 人有薪于野者,斃奔鹿而藏諸隍中,覆以蕉葉。俄而忘其藏處,遂以為夢。而沿途誦其事。傍人有聞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夢往索,及涉訟。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將真作夢,將夢作真,錯亂顛倒。 宋 黃庭堅 《和劉景文》詩:“分鹿誰覺夢,亡羊路南北。”
(2).猶逐鹿。謂國家政權瓦解之時,群雄乘機起而爭奪天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歷歷 漢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猶未熟。過眼見、羣雄分鹿。”參見“ 逐鹿 ”。
成語(Idiom):分鹿(fēn lù)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只鹿互相爭斗,為了爭奪領地而不顧一切,最終兩敗俱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鹿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齊國和晉國都有一只鹿,它們爭奪一塊領地而不肯退讓,最終兩只鹿都受傷了。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個爭斗雙方為了爭奪利益而不顧一切,最終雙方都沒有得到好結果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兩個爭斗雙方為了爭奪利益而不顧一切,最終雙方都沒有得到好結果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商業競爭、政治斗爭、個人爭斗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四年》是中國古代史書《左傳》中的一篇文章,記載了齊國和晉國兩只鹿為了爭奪一塊領地而互相爭斗的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鹿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分”和“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終卻都陷入了分鹿的局面。
2. 這兩個政黨為了爭奪選民的支持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終卻都沒有取得好的結果,可謂是分鹿之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鹿”想象成兩只鹿在爭斗的場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競爭、爭斗相關的成語,如“鹿死誰手”、“爾虞我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兩只鹿為了爭奪食物而打架,最后都受傷了,真是分鹿之敗。
2. 初中生:這兩個團隊為了爭奪冠軍而展開了激烈的比賽,最終結果是分鹿之敗。
3. 高中生:兩個政黨為了爭奪選民的支持而進行了激烈的競選,結果卻都沒有取得好的成績,可謂是分鹿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