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會
基本解釋
(1).文士飲酒賦詩或切磋學問的聚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會。” 唐 楊炯 《晦日藥園詩序》:“請諸文會之游,共紀當年之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總評》:“每與此先生文會劇談,至意氣傾豁處,此先生輒曰:相與讀 山谷 賦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
(2).指文人結合的團體。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更有文會、夜學、印書會、新聞館,別有大書院九處。”
成語(Idiom):文會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人聚會或文學會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會是由“文”和“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的是文人,即有才華的學者或藝術家;“會”則表示聚集或會議。文會的含義是指文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文學交流、切磋學問或舉辦文學會議的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文人之間的交流、學術會議或文學活動。可以用來形容學術界的學術研討會、文學界的作家座談會、藝術界的藝術家聚會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會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是中國文化繁盛的時期,許多文人才子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學問,舉辦文學會議。因此,形成了“文會”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字面上的意思是“文人聚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經常舉辦文會,吸引了許多文學愛好者參加。
2. 他們在文會上互相討論,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字與文學或文人聯系起來,將“會”字與聚會或會議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群文人在一起舉辦文學會議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文人群體,以及他們的文學作品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組織了一個文會,大家一起朗讀詩歌。
2. 初中生: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文會,與其他學生分享了我的寫作經驗。
3. 高中生:我在文會上發表了自己的論文,并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4. 大學生:我參加了學院舉辦的文會,與專家學者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