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夷子皮
成語(Idiom):鴟夷子皮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ī yí zǐ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背離正道,道德敗壞,品行惡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鴟夷,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禽,具有兇狠殘忍的特點;子皮,指小孩的皮膚。成語鴟夷子皮形象地比喻一個人的品行如同兇猛的猛禽和嬰兒的皮膚一樣邪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邪惡,用以批評和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品行惡劣而被鴟夷追殺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申為成語“鴟夷子皮”。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的品行惡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如此惡劣,簡直是鴟夷子皮。
2. 這個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溫文爾雅,但實際上是個鴟夷子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皮膚上有著兇猛的鴟夷的形象,以此來表示這個人的品行惡劣。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道德敗壞、品行惡劣相關(guān)的成語,如“敗壞風氣”、“品行不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壞行為讓大家覺得他是個鴟夷子皮。
2. 初中生:那個同學(xué)經(jīng)常欺負別人,真是個鴟夷子皮。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完全是個鴟夷子皮。
4. 大學(xué)生:他的言行舉止不端,簡直是個鴟夷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