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響
成語(Idiom):息響
發音(Pronunciation):xī x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聲音漸漸消失,不再傳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息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由“息”和“響”組成。其中,“息”表示聲音停止或消失,“響”表示聲音傳出或響起。因此,息響的基本含義是聲音漸漸消失,不再傳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聲音逐漸減弱或停止,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情況或事件的結束或終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藝文志》中,形容音樂的聲音逐漸消失。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其他方面,如描述戰爭的結束、風雨的停止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雷電過后,天空恢復了平靜,只剩下了一片息響。
2.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的討論越來越少,最終變成了一種息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息響”這個成語與聲音逐漸消失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在遠處吹著口哨,聲音漸漸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聲音和結束相關的成語,如“鴉雀無聲”、“寂靜無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下雨后,小鳥們停止了歌唱,只剩下了一片息響。
2. 初中生(13-15歲):經過幾天的辯論,最終問題得到解決,會場上只剩下了一片息響。
3. 高中生(16-18歲):戰爭結束后,槍聲漸漸消失,只剩下了一片息響。
4. 大學生(19-22歲):音樂會結束后,觀眾們的掌聲逐漸減弱,會場上只剩下了一片息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