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問
基本解釋
故設甲乙雙方,互為答問,以辯明疑難。《晉書·禮志中》:“ 安豐 太守 程諒 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前妻亡,后妻子 勛 疑所服。中書令 張華 造甲乙之問曰:‘甲娶乙為妻,后又娶丙,匿不説有乙,居家如二嫡,無有貴賤之差。乙亡,丙之子當何服?’”
成語(Idiom):甲乙問
發音(Pronunciation):jiǎ yǐ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甲、乙、問三個字順序排列,表示按順序一一問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甲乙問是一個漢字成語,由“甲”、“乙”、“問”三個字組成。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按順序逐一問詢。通常用來形容對事情進行逐一核實或詢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甲乙問常用于描述一種有條理、有次序的詢問或核實方式。可以用在工作中對工作進展、問題解決等進行逐一詢問,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對某個事件或事物的逐一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甲乙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據說與古代秦國的軍事制度有關。在古代,甲乙是秦國軍隊中的兩個軍銜,甲是高級軍官,乙是低級軍官。而“問”則代表著向下級軍官詢問情況。因此,甲乙問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軍事制度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甲乙問是一個三個字的成語,按照順序排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上,領導對每個部門的工作進行了甲乙問,確保工作進展順利。
2. 家長會上,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甲乙問,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甲乙問與秦國軍隊的軍銜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甲乙兩個軍官逐一詢問下級軍官的情況,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軍事制度相關的成語,例如“兵不厭詐”、“兵臨城下”等,可以幫助擴展對中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每個同學的作業進行了甲乙問,確保大家都完成了作業。
2. 初中生:班主任老師對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了甲乙問,了解我們的學習進展。
3. 高中生:學校領導對每個班級的學習情況進行了甲乙問,確保教學質量。
4. 大學生:團支書對每個團員的工作情況進行了甲乙問,確保團隊任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