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壤
基本解釋
直到泉壤,謂終身。《梁書·袁昂傳》:“篤念之深,在終彌固,此恩此愛,畢壤不追。”
成語(Idiom):畢壤(bì rǎng)
發音(Pronunciation):bì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貧窮,一無所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畢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畢”指的是一無所有、徹底的意思,“壤”指的是土地。畢壤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非常貧窮,一無所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畢壤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貧窮狀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的貧困情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畢壤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事中,貧窮的屈原與賈生相互競爭,賈生以他的財富和地位嘲笑屈原的貧窮。屈原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寫下了《離騷》這首著名的詩歌。其中有一句詩:“畢壤猶貧賤,萬夫君子之。”,意思是即使一無所有,也不屈服于富貴的壓力。從此以后,畢壤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貧窮和一無所有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畢壤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畢”是形容詞,表示一無所有、徹底的意思,“壤”是名詞,表示土地。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庭非常貧困,可以說是畢壤了。
2. 在那個貧困的地區,很多人都生活在畢壤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畢壤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一無所有的樣子,來幫助記憶畢壤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貧窮相關的成語,如“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等,來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朋友家很窮,他們過得像畢壤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在那個貧困的地區,很多孩子生活在畢壤之中,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小說講述了一個家庭從畢壤到富裕的故事,很感人。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以上):畢壤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區的貧窮狀況,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