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笥
基本解釋
書箱。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我有書笥,盈君尺牘,寤言在耳,今古何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皮日休 ……春闈內宴於 曲江 ,醉寢別榻,衣囊書笥,羅列旁側,率皆新飾。” 宋 陸游 《晚晴》詩:“潤侵書笥深防蠹,暖徹衣篝剩得香。”
成語(Idiom):書笥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箱或書柜。也用來比喻學問淵博的人或著作豐富的藏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笥是古代用來存放書籍的家具,一般由木材制成,具有多個隔層和抽屜。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或著作豐富,表示他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學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學者、文化人或書法家等具有深厚學問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藏書多,知識淵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氛圍。在古代,讀書是一種受到高度重視的行為,擁有豐富的書籍被視為一種財富和榮耀的象征。書笥作為存放書籍的家具,象征著一個人的學問和智慧。因此,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笥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書笥,可見他的學問非常淵博。
2. 這位老教授是個真正的書笥,他的著作被廣泛引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笥”形象化為一個存放書籍的木制家具,通過想象一個滿滿的書笥來聯想到豐富的學識和知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書笥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外,還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閱讀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藏書如山”、“學富五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的書房里有一個很大的書笥,里面放滿了各種各樣的書。
2. 初中生:這位老師真的是個書笥,他的課上總是能講出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書笥,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學問。
4. 大學生:在圖書館里看到那些書笥,我真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