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趼
成語(Idiom):老趼
發音(Pronunciation):lǎo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年紀大、身體衰老、行動不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老趼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年紀大、身體衰老、行動不便的人。趼字本義是指腳底的厚繭,引申為腳步遲緩、行動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老年人行動不便、體力衰退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懷,也可用于文學作品中的描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內篇·養生主》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年邁的農夫因為年紀大,行動不便,痛苦不堪。他向莊子請教如何保持身體健康,莊子告訴他:“老趼者,腳底厚而不覺寒。”意思是說,老年人腳底的繭越厚,越能抵御寒冷,所以應該多加鍛煉身體,保持活動,以保持健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八十多歲了,腿腳老趼,但精神依然很好。
2. 這位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老趼的身體依然堅持每天鍛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老趼”與老年人行動不便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年邁的人腿腳不靈活的樣子,用以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老年人的成語,如“老當益壯”、“老態龍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點老趼。
2. 初中生:老師教室里的電線壞了,走動不便,像個老趼一樣。
3. 高中生:他雖然年紀不大,但腳上的傷讓他變得老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