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穣
基本解釋
饑荒與豐收。飢,通“ 饑 ”。《漢書·食貨志上》:“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 禹 湯 被之矣。” 顏師古 注:“穰,豐也。”
饑荒與豐收。《史記·秦本紀》:“ 繆公 問 公孫支 , 支 曰:‘饑穰更事耳,不可不與。’”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水旱,天之所為;饑穰,陰陽之運也,非人力故。”
成語(Idiom):饑窮(jī qió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 qi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饑餓和貧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窮是由饑餓和貧窮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饑餓指的是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滿足需求,貧窮指的是沒有足夠的財富和資源。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既饑餓又貧窮,生活困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窮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困苦,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財富。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社會階層或者一個地區(qū)的貧困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這篇古代文獻中。故事中,襄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饑窮而民不堪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人民饑餓和貧窮,他們將無法忍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窮是由兩個單獨的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qū)的人民長期以來都生活在饑窮之中。
2. 饑窮使得他們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去尋找更好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饑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饑餓和貧窮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貧困和困難有關的成語,比如“窮困潦倒”、“赤貧如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街上有一些饑窮的人,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
2. 初中生:農村地區(qū)的很多人生活在饑窮之中,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3. 高中生:這個國家還存在著饑窮的問題,政府應該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4. 大學生:饑窮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來消除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