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
基本解釋
(1).謂天數五和地數五。前者為奇數,一、三、五、七、九;后者為偶數,二、四、六、八、十。《易·繫辭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韓康伯 注:“天地之數各五,五數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數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數相加,其和數為二十五。地數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數相加,其和數為三十。”
(2).指歲、月、日、星、辰。《國語·周語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韋昭 注:“五位,歲、月、日、星、辰也。”
(3).謂五行。《尚書大傳》卷二:“維五位復建,辟厥沴。” 鄭玄 注:“君失五事,則五行相沴,違其位。復立之者,當明其吉兇變異。”《漢書·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參見“ 五行 ”。
(4).猶言五方。《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主運歌》:“五運五行御五位,五氣相生順令行。”注:“五位者,東、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漢書·揚雄傳上》:“靈祇既鄉,五位時敘。”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選·班固<東都賦>》:“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李善 注:“《漢書》曰:‘天神之貴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圖》曰:‘ 蒼帝 神名 靈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黃帝 神名 含樞紐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紀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極,而垂衣五位。”參見“ 九五 ”。
(7).土層較深的優質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種等級。《后漢書·朱穆傳》:“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此互相明也。”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五位,謂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時 童貫 等五人為皇帝分工修建的宮室。《宣和遺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宮室媚上,一日,召內侍 童貫 、 楊戩 、 曹詳 、 何訢 、 藍從熙 ,諷以禁中逼窄之狀。五人聽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號‘五位’。五位既成,樓閣相望。”
(10).算術上的第五個數位。即個十百千萬之萬位。
成語(Idiom):五位
發音(Pronunciation):wǔ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個位置,多用來形容人員的安排或調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位是由數字“五”和“位”組成的詞語,表示五個位置或職位。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員的安排或調動,特別是在組織機構或團隊中。它可以指五個重要的職位,也可以指五個不同的角色或身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位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架構、團隊協作等領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的人員構成,或者用來描述某個職位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人員的安排或調整的建議或意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位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數字“五”和“位”的本義衍生而來的。在古代,數字“五”通常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數字,表示完整和五行的平衡。而“位”則表示位置或職位。由于這兩個字的含義,五位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員的安排或調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的五位成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
2. 請你們根據各自的五位,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這個項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位成語與五個職位或角色進行聯想,例如經理、總監、主管、執行官和顧問。通過將這五個職位與五位成語進行關聯,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架構和團隊協作的相關知識,以深入理解五位成語的應用場景和意義。還可以學習其他與人員安排或調動相關的成語,擴大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班級有五位班長輪流負責。
2. 初中生(14歲):學校的五位校領導都非常關心學生的發展。
3. 高中生(17歲):五位考官對我的演講進行了評分和點評。
4. 大學生(20歲):我們團隊的五位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了研究項目。
5. 成年人(30歲):公司的五位高管在戰略決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