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
基本解釋
原來,原先。《后漢書·劉盆子傳》:“攻破城邑,周徧天下,本故妻婦無所改易,是一善也。”
成語(Idiom):本故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故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故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本指自己的、自身的,故指事情、故事。合在一起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故事。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的經歷,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或者其他因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本故常用于貶義的語境中,用來批評那些只關心自己的人或者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人。在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自私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只關心自己的經歷而不關心他人的經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韓策》中,原文為:“韓昭侯使人問趙惠子曰:‘晉國有一物,可以相趙,趙國有一物,可以相晉,何如?’趙惠子曰:‘何謂也?’昭侯曰:‘晉國有一地,趙國有一地,各以其地相存,各以其地相忘,何如?’惠子曰:‘何謂也?’昭侯曰:‘夫晉國有一地,趙國有一地,晉以其地相存,趙以其地相忘,則晉以趙為本故,趙以晉為本故,何如?’”故事中,韓昭侯通過用“本故”這個成語來比喻晉國和趙國各自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視對方的利益,從而引起趙惠子的深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個本故的人。
2. 她從小到大只顧著自己的經歷,根本不關心別人的感受,真是個本故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本故”與“只關心自己”的意思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關心自己的事情,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個人就是一個本故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私相關的成語,如“一意孤行”、“只顧眼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肯和我們一起分享糖果,真是個本故的人。
2. 初中生:他只顧著自己的考試成績,完全不考慮其他人的困境,真是個本故的人。
3. 高中生:她只關心自己的未來,從不考慮家人的意見,真是個本故的人。
4. 大學生:他只顧著自己的事業發展,完全不顧及朋友的感受,真是個本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