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洋財
基本解釋
(1).從外國或外人方面獲得大量財物。《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都門紀變百詠》:“華俄西去匯豐存,雪白紋銀百萬屯。想發洋財人似蟻, 崇文門 接 正陽門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在 成都城 的中央修了一條半西式的二層樓的洋街。目的原想提倡新式的工商業,然而開辦的結果是一場都是洋貨??瘫〉?成都 人當然又有他刻薄的品評,便是‘ 周孝懷 勸洋業,發洋財’?!?br>(2).泛指獲得大量財物。 方志敏 《清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p>
英文翻譯
1.make a fortune of ill-gotton wealth; get rich by ill-gotten wealth
成語(Idiom):發洋財
發音(Pronunciation):fā yáng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商業活動或其他方式獲得大量財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洋財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它用洋貨(即外國商品)的銷售來比喻通過商業活動或其他方式獲得大量財富。洋貨在古代中國往往是奢侈品,而能夠從洋貨的銷售中獲得財富的人也被認為是富有的。因此,發洋財成語中的“洋財”既指代外國商品,也指代大量的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通過商業活動或其他方式獲得大量財富。它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商業頭腦、勤勞和智慧,也可以用來諷刺某人只顧追求金錢而忽略其他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洋財”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與中國近代史上的洋務運動有關。洋務運動是指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吸收西方技術和知識的一系列活動。在這個時期,有許多人通過與洋人進行貿易來獲得財富,因此“發洋財”這個成語可能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流傳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洋財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發”、“洋”和“財”。其中,“發”表示行動,指通過某種方式獲得;“洋”指外國,特指西方國家;“財”指財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開設一家外貿公司,發洋財了。
2. 這個年輕人靠自己的勤勞和聰明才智,不久就發洋財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商人穿著西裝,在世界各地進行貿易,最終通過這些商業活動獲得了大量財富,從而發洋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洋務運動,以及中國與外國的貿易關系,來更好地理解“發洋財”這個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了要發洋財,給爸爸媽媽買很多好東西。
2. 初中生:我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將來能夠發洋財,實現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夠真正地發洋財。
4. 大學生:通過創業,我希望能夠發洋財,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