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好意難卻
發音(Pronunciation):hǎo yì ná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好心的意圖卻無法實現,好意難以得到回報或被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好意難卻是由“好意”和“難卻”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好意指的是善意或友好的意圖,難卻表示難以實現或得到回報。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好心的人,盡管懷著善意,但卻無法得到預期的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好意難卻常常用來描述好心人所遭遇的困境和無奈。它可以用于許多情境,比如一個人想要幫助別人但卻被誤解或無法實現幫助,或者一個人的好意被他人忽視或利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好意難卻的故事起源于《晉書·王羲之傳》。據傳,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曾經在家中種植了一些稀有的植物,每逢客人來訪,他都會拿出這些植物招待客人。然而,人們對他的好意并不理解,有的人甚至嘲笑他的植物。王羲之感到非常失望,他對妻子說:“好意難卻啊!”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好意難卻的結構是形容詞+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對她很好,但她卻對他的好意難卻。
2. 我想幫助他解決問題,可是他卻不接受我的好意難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伸出善意的手,卻被對方拒絕或無法得到回報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好意難卻相關的成語,如“好心辦壞事”、“好心好意”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描述好心人的成語,如“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送了一份生日禮物給同學,但他卻不理解我的好意難卻。
2. 初中生:我幫助了同學完成作業,但他卻沒有表示感謝,好意難以得到回報。
3. 高中生:我想幫助朋友解決困難,可是他卻拒絕了我的好意難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