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賴子
基本解釋
刁頑耍奸、為非作歹的人。 明 劉基 《北嶺將軍廟碑》:“無賴子競起為刼,且應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顧生》:“誰家無賴子來此窺伺!”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 瑞豐 一天到晚還照舊和一群無賴子去鬼混。”
成語(Idiom):無賴子(wú lài zǐ)
發音(Pronunciation):wú lài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無恥、品行不端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賴子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行為不端、不守道義的人。這個詞語通常用來指那些無視道德準則,無法無天,不講信用的人。無賴子的行為常常令人厭惡和憤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賴子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在談論道德品行和行為不端的人時。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常常欺騙他人,不守諾言,不講道義的人。無賴子這個詞語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規矩、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賴子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史記集解》中。相傳,明代有一位名叫張無賴的人,他行為放蕩不羈,品行惡劣,常常欺騙他人,不守信用。因此,人們開始用“無賴子”來形容那些行為不端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賴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道德,沒有原則,沒有信用;“賴子”表示行為不端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人是個無賴子,常常欺騙顧客。
2. 他是個無賴子,從來不守信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無賴子這個成語:
1. 將“無”字和“賴子”分開記憶,分別記憶它們的意思和發音。
2. 可以將無賴子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無賴子相關的成語,例如“無恥之尤”、“無德無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無賴子,總是搶我的玩具。
2. 初中生:這個同學是個無賴子,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
3. 高中生:那個學生是個無賴子,他考試作弊還不承認。
希望這份關于“無賴子”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個成語。